師說-AI與老師

大綱

一、課本內容:作者生平、古文與駢文、論辯類古文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

二、延伸閱讀:


(一)韓愈生平:

  • 時代: 韓愈生活在中唐時期。
  • 字號: 他的字是“退之”,諡號是“文”,後世也稱他為韓文公、韓昌黎、韓吏部。
  • 經歷: 韓愈在仕途上經歷了許多坎坷,但他一直堅持正直敢言,因為寫《論佛骨表》,得罪了唐憲宗,最後被貶謫到潮州。他終身宣揚儒家道統,並積極參與社會改革,到潮州後衛居民驅逐鱷魚寫下著名的祭鱷魚文、也釋放奴婢體現人道及人權平等的思想、振興儒家文教提倡文以載道的思想等。

韓愈文學成就:

  • 領袖地位: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之一。
  • 文學主張:
    • 文以貫道,破駢為散: 韓愈排斥佛老,宣揚儒家道統,主張以先秦兩漢散文取代華麗工整但內容空泛的六朝駢文,恢復質樸自然、言之有物的文風。
    • 陳言務去,詞必己出: 他強調文學創作應該真心實意地表達自己的意念,語言必須新穎獨特,注重個人風格的塑造。
    • 根茂實遂,氣盛言宜: 韓愈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,認為德行深厚的人所寫出的文章必然充滿生氣,言辭自然流暢。
    • 不平則鳴,文窮益工: 他認為文學創作源於內心真實情感的吐露,遭遇困境時,心中情感的真誠強烈,寫出的文章更加精妙。
  • 文學作品: 韓愈的作品包括散文、詩歌等,其中以散文為主,他的代表作有《師說》、《原道》等。
  • 影響: 韓愈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深遠,他的文學主張和創作風格影響了後世許多文學家和作家,尤其對唐宋八大家及後世散文家的影響尤為重大。

(二)古文與駢文:

  • 別名: 古文也稱為散文,駢文又稱為四六文,起源於東漢時期。
  • 特色: 古文樸實無華,蘊含教化,著重於實用教化功能;而駢文則以對偶工整、韻律和諧、詞藻華麗、用典繁多等修辭手法為特色,更著重於文學修辭之美。

(三)論辯類古文:

  • 作用: 主要用於議論或說理,其特色包括簡練、邏輯嚴密、理論充分、說服力強。
  • 代表作家: 曹丕的《典論論文》、蘇洵的《六國論》等,其中韓愈的《諱辯》是著名的辯論文。

 
(四)文章重點:從師問學、尊師重道

A、這一課的重點用很多層次的對比說明從師問學的重要:
第三段以古人和今人對比,顯現出今人不從師問學的問題 「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問焉。今之眾人,其下聖人也亦遠矣,而恥學於師。」是故聖益聖、愚益愚,聖人之所以為聖,愚人之所以為喻,其皆出於此乎?
第四段批評時人以從師為恥卻希望子女聞道的心態
「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,於其身則恥師焉」
第五段以對比手法諷刺當時士大夫對從師問學的態度,不如百工庶民
「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,不恥相師。士大夫之族,曰師曰弟子云者,則群聚而笑之。」

B、修辭:錯綜

         在語文中,將詞語的次序前後調動,故意安排得前後參差不齊。

原句為「西伯幽而演,不以隱約而弗務;周旦顯而制,不以康樂而加思。」

  • 「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。」(韓愈師說〉)

原句為「句讀之不知,或師焉,惑之不解,或不焉。」

  • 「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」(蘇軾前赤壁賦〉)

原句為「惟江上之清風,耳得之而為聲;山間之明月,目遇之而成色。」

原句為「漁於江之上而侶魚蝦,樵於渚之上而友麋鹿。」

C、老師在我們的生命中非常重要。它們幫助我們學習新事物並理解困難的概念。作家韓愈在《師說》中談到了老師的重要性。韓愈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使他的觀點清晰有趣。他使用的字詞表達了他的情感,並使讀者有同樣的感覺。他也使用比較和論證來解釋他的想法。

韓愈在文中說,每個人都需要一位老師,因為沒有人生就無所不知。我們都有疑問和疑問,老師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。韓愈還說,無論比我們年長或年幼,我們都可以向他們學習。最重要的是老師有知識,能引導我們走上正路。韓愈想提醒我們向老師學習是我們教育中寶貴且必要的一部分。

因此,如果您感到困惑或有疑問,請隨時向老師尋求協助。他們會指導您並在《師說的主旨》中,作者透過古今學者的比較,強調了向老師學習的重要性。這篇文章是自2018年起DSE中國語文試卷1的一部分,是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作者運用生動的語言、對比論證等多種修辭技巧來傳達訊息。這些技巧有助於吸引讀者並有效地呈現概念和反對觀點。

《師說》的一大學習要點是修辭手段的有效運用。文章運用生動的語言、對比論證、邏輯推理等技巧來闡述作者的觀點。這些技術通常在 DSE 考試中進行測試。

《師說》的作者寫此文是為了批評當時學者羞於向師學習的風氣。在唐代,社會地位常由官職決定,學者往往不願意向地位較低的老師學習。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挑戰這種錯誤觀念,提倡古代學者總有老師、知識的保存取決於老師的角色的觀點。

韓愈,《師說》作者,唐代著名人物,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他與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。

總而言之,《師說》強調向老師學習修辭技巧的重要性。這篇文章挑戰了學者們羞於向老師學習的普遍態度,主張古代學者總是有老師,知識的保存取決於老師的角色。

幫助您學習新事物。請記住,有一位老師是您教育旅程的重要組成部分

從師學習的重要性:

  • 古人認為師者傳道、受業、解惑,對師道非常重視。無論是學術、品德還是生活技能,從師學習都是提高自己的不二法門。
  • 古代學者不分對方的地位貴賤、年齡長少,只要對方有值得學習的地方,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。這種對師道的尊重和重視,是古代學術文化的精髓之一。
  • 與古代相比,現今的士大夫恥於從師,對學習和向他人請教的態度不夠認真,這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都帶來了負面影響。
  • 尊師重道的態度:
    • 聖人無常師,孔子作為古代的聖人,向不同的人請教,並從中受益。他不受時代和地位的限制,能夠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取啟迪,這種尊師重道的態度值得效仿。
    • 弟子與老師之間不應有貴賤之分,只要對方有值得學習的地方,就應該虛心向對方學習。這種開放的態度和尊重師長的精神,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。
  • 對比分析:

如何善用新科技學習,以下採用AI幫忙生成資料

給他多一點的提示詞,例如:現在我是一位高中生,我想知道老師有哪些功用,除了韓愈的傳道、授業、解惑外他給了我很多的資料,我又繼續問他,最後請AI用表格話整理資料

從與他談話的過程中,我學習到:老師除了可以傳授知識、啟發學生的思辨能力還有教育我們正確的品性之外,還可以促進學生潛能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、建立學生自信心還有給予學生未來的方向,這些都是我原本想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東西,它幫助我得到更多對於老師功用的想法

接著我又問他老師的重要性,我跟他對話多次後他最後給我這表格:ˊ​​

(五)寫作手法:

作者運用了對比、對偶和頂真修辭等手法,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生動有趣。對比將古今風俗對立起來,突顯了觀點的對比,而對偶和頂真修辭則使文章更具韻律感和表達力。

這些修辭手法不僅豐富了文章的表達方式,還使得作者的觀點更加深刻和有說服力,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思想。

二、延伸閱讀

韓愈故事:


一、華山投書

陝西華山蒼龍嶺是一條刃形山脊,屬華山著名險道之一,其西臨青柯坪深澗,東臨飛魚嶺峽谷,長約百餘尺,寬不足三尺,遊人在上面行走,如置雲端,驚險非常。

唐憲宗元和元年(806年),韓愈在洛陽任國子監博士。韓愈利用公餘之暇登華山覽勝,至蒼龍嶺時見道路如履薄刃,不由得兩腿發軟,寸步難移,推想不可能平安回返,於是坐在嶺上慟哭,寫下遺書,並投書求救。華陰縣令聞訊後,便派人把韓愈抬下山來,並在韓愈抱著慟哭的大石上刻寫「韓退之投書處」,至今旅遊華山時在走過一百五十公尺長的陡峭石階後,就能見到此一石刻。

二、韓湘子開花

韓愈侄孫韓湘(傳說中八仙之一的韓湘子)。據說不拘禮法,有奇術,韓愈勉其向學,韓湘笑而賦詩,詩中有「能開頃刻花」之句。韓愈因問道:「汝能奪造化開花乎?」韓湘聚土覆盆,竟開出二朵碧花,葉間有一聯句:「雲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」愈當時未曉其意,韓湘道:「事久可驗!」

後來韓愈流放潮州的路上,侄孫韓湘遠來相送,見韓愈便問道:「公憶花上句乎?乃今日事也。」韓愈詢問地名,竟是藍關,終悟詩意,不禁嗟歎再三,並完成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:「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貶潮州路八千。欲為聖明除弊事,肯將衰朽惜殘年?雲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知汝遠來應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邊。」

三、「祭」走鱷魚

韓愈剛到潮州未久,即聽聞當地百姓為惡溪中之鱷魚所苦,百姓豢養的家畜被食之將盡,民益無以為生。韓愈親往視之,作祭鱷魚文,臨江設祭,勸鱷魚遷徙遠處。舉行祭禮時,先宰殺牛羊,投入河中當祭品,然後鄭重其事地宣讀祭文。祭文中聲討鱷魚罪狀,限令牠們在三至七日內,全部離境,否則將以武力對付。據聞祭拜時,「暴風震電起谿中,數日水盡涸,西徙六十里,自是潮無鱷魚患」。然而,潮州後來無鱷魚之患,應非祭鱷魚文起了作用,而是文中所提及的驅鱷作法:「選材技吏民,操強弓毒矢,以與鱷魚從事」的結果。今潮州名勝「鱷渡秋風」,傳即韓愈祭鱷魚之處。

四、諛墓中人(為了生活不得不妥協)

韓愈因文名大噪,許多達官貴人請求他為先人作墓誌銘,韓愈也不排斥,據說他因作墓誌銘而得到不少酬金。劉義聽聞韓愈喜歡結交朋友,便前來投靠,後來因事爭執,劉義便當下拿走韓愈寫墓誌銘獲得的酬金,並言:「此諛墓中人得耳,不若與劉君為壽。」意指這些錢是阿諛墳墓中的人所得到的,不如給我祝壽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